疫情反复下,洗涤企业如何突围思考,迎接后疫情时代?
摘要:自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,两年多时间,对洗涤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。绝大多数洗涤企业如履薄冰,勉强维系。
自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,两年多时间,对洗涤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。绝大多数洗涤企业如履薄冰,勉强维系。
一二月观察:
这是一次危机,带来很多洗涤企业的各种挑战,以及洗涤行业的生存法则也相应开始改变。当然,更为严重的是被淘汰出局。目前来看,在疫情笼罩下的洗涤行业,尚未看到明显的赢家。对应危机的机会,还是有一些洗涤企业开始或者已经布局后疫情时代,这些洗涤企业会在疫情宣告结束后,释放出较为明显的优势。
一、运营成本的管控更为精细
疫情前,很多洗涤企业对于成本的管控,基本处于较为粗犷层面。可见,当时洗涤行业整体生存压力不算大。随着疫情的加剧,洗涤业务量明显发生收缩,以及洗涤行业的客户,无论是医疗机构,还是旅游酒店行业的日子都不好,甚至有的也面临举步维艰的地步。这些压力很快便传导给洗涤企业。除了业务量的大幅波动和萎缩外,更为严重的是应收账款的支付及时性,会让洗涤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延迟,甚至断流。另外,部分地区的能源成本突涨,更让洗涤企业变得措手不及。
当收入波动和下降,以及能源成本高企时,洗涤企业会将注意力聚焦到整个运营效率的提升,尽最大可能降低各项运营成本。问题是,运营成本的降低,首先需要团队的专业性来实现;其次需要清晰的思路和策略;最后需要明确的指标来衡量。否则,将很难着手,更不可能见效。
二、客户的要求变得更为专业
这次疫情,让酒店集团或者医疗机构对于纺织品的卫生,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。相应的也采取了具体的管控措施和行动。这对洗涤企业而言,将会收到明显的影响。譬如说,华住酒店集团针对全国合作的近千家洗涤商,开展了洗涤行业首次的洗涤商现场评估,以及洗涤商框架合同的不断优化等,都在持续提升确保洗涤商能提供稳定卫生的服务品质。医疗机构在医用织物感染控制方面,也采取了很多措施,让医疗洗涤企业不断在优化改进服务专业化能力。当然,更为明显的是,部分大型医疗机构考虑自建医用织物洗涤配套设施,也是一个影响行业发展的触动。
三、行业竞争凸显洗牌和整合
任何行业面临寒冬,都会发生报团取暖的事,洗涤行业也不例外。最近的蓝天和超洁的整合推进,以及海南三亚正庄和海口七星的合并等,都是借此契机,计划通过整合攫取后疫情时代的机会。如很多计划整合洗涤行业的集团所言,这个时机是收购洗涤企业最好的阶段,毕竟当部分洗涤企业生存面临困境时,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,虽然会觉得不是很满意,但是和生存危机相比,已经是很不错的选择了。也有一些洗涤企业借这个机会,组建洗涤园区或大或小,整合一些濒临危机的洗涤企业入驻。总之,这些变化都会带来洗涤行业的洗牌,会让洗涤行业在集中化,规模化的道路上开启了加速度。
四、行业主管机构重视和作为
一些地方的政府主管机构,针对洗涤行业加强监管开展研讨会议,开始出台论证管控政策……当政府主管机构开始针对洗涤行业的发展采取行动,意味着整个洗涤行业的规范有序会初现曙光。这些管控措施和政策的出台,会逐步让优秀的洗涤企业,规范的管理,以及专业的服务得到重视。并逐步转化为经济利益。
以上疫情带来的四个方面,正是洗涤企业可以很好应对后疫情时代的着力点。总而言之,后疫情时代,洗涤企业的规范化是趋势,精细化管控凸显竞争优势,规模化是必由之路。
三四月观察:
这波疫情的迅猛,超出了预期,带来的连锁反应,几乎蔓延全国各个城市,对于人们日常的流动,是这波疫情防控的重点。无论是封城,还是精细化管控的各种操作。核心都是减少人在不同城市之间的流动,人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。一旦人的流动性被管控,对于旅游酒店行业,就是极为严峻的挑战,同步这些压力会第一时间传导给酒店洗涤领域。
有的洗涤企业被淘汰了,有的洗涤企业顽强生存,有的洗涤企业在谋划未来而做准备......不管未来如何,当下有一个共同的诉求,就是活下去,坚持到重见曙光的日子。这说起来很容易,真正去经历确实实属不易。
客观说,疫情的后续压力,对于洗涤企业短期见效的应对策略,几乎没有可能,只能静观其变,甘受其重。但是,通过这波疫情的反复,从中长期突围的角度来看,还是有值得思考的方面。洗涤企业如何突围?如何通过这次的历练变得更强大?
应急预案的管理能力
每次疫情来临的时候,洗涤企业都会面临运营的调整,如收脏的频率降低;物流线路的临时优化;洗涤车间的生产排班调整;临时工和正式员工配比;调用周转资金等等。这些应急的调整,不能停留在临时口头的协调和安排上。企业需将这些应急预案形成书面方案,并适当对团队进行提前演练,并举一反三,将洗涤企业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,如断水停电停气等,都以此类推。平时开展这些方面的培训和宣贯,将会很好地锻炼团队的应急自我管理能力,很好的构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。
综合性业务的构建
单纯开展酒店洗涤业务,一旦遇到类似疫情这样的风险,承担风险的能力会迅速降低。通过这次疫情,部分较为灵敏的洗涤企业,快速增加了制服,客衣的洗涤、环保拖鞋租洗、酒店用品的供应链服务、新型布草租赁的业务、规范生产,增加指定隔离酒店布草洗涤生产车间等等,不管增加哪一种或多种新业务,都会给原有洗涤企业带来现有设备设施资源的综合利用,团队的多面手能力的培养,以及多元化业务的抗风险能力。当然,公共纺织品洗涤作为洗涤企业重要的基础业务,在这个基础业务上进行嫁接其他类型的业务,一定是很有必要的。
稳健的产能扩张策略
这两年多的疫情,带给一类洗涤企业的压力是最大的。这类洗涤企业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疫情前扩大了产能,或者存在大量或部分负债。俗话虽说,适当的负债对企业是健康的。问题的关键是,绝大部分的洗涤企业在举债扩大产能的时候,都是属于先建设产能,后续艰难发展业务。而且,在没有合理业务实现的前提下,还是一步到位投资了现代化,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能。这里面,有一个简单朴素的投资理念,就是能实现的实际投资回报率。很多洗涤企业经常会说,做洗涤很多年,虽然赚到了一些钱,但是几乎都投在设备上。不是说好的洗涤设备不值得投资,前提是,洗涤企业对于设备的利用率,一直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上。再加上业务增加的难度低估,则会带来投资回报的效果很不理想。一旦在这种情况下,调用了资金杠杆,本身就是处于一定的风险之中。碰上了疫情,那一定是雪上加霜。这方面的建议是,现有产能一定要发挥到极致,换句话将要解决两个问题:一是现有设备的单班使用效率要达标;二是尽最大可能先开双班。然后再进行产能的扩张会更为稳健,抗风险能力会更可靠。
充足的现金流保障
同样的疫情影响,不同的洗涤企业免疫力差异会较大。这其中,最为重要的保证,则是不同洗涤企业的能够调用的现金流。能扛过这个冬天的洗涤企业,未来一定不会太差。对于那些在这个冬天挣扎的洗涤企业来讲,也许并不是能力的问题,但是实在没有能力补充企业运营需要的资金,一样也会遭受重创。洗涤业务本身的现金流是不错的,当然,这对洗涤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,以及洗涤企业预算的能力是有要求的。这方面需要思考一个问题,洗涤企业是先做强,还是先做大。基于笔者对洗涤行业的粗浅理解,洗涤企业先做强,要远远优于做大。毕竟,洗涤业务是需要沉淀的。厚积薄发对于这个行业而言,其实非常适合。洗涤企业在运营过程中,确保一定安全比例的现金流,可以很好地帮助洗涤企业抵御各种风险。
人类还需要和疫情抗争一段时间,这段时间对洗涤行业,也会产生很多想到,或者意想不到的变化。这对每一个洗涤行业的从业者而言,虽然是严峻的挑战,但是孕育其中的机遇也在出现。期待每一个洗涤企业能熬过这个天灾,涅槃过后的绽放,一定会迎来一个更为令人期待的洗涤新时代!
来源:耿建斌 YDC洗衣房厨房设计顾问